阿里是已经步入夕阳还是会突破重围,绝地反击?
阿里发布二季度财报,电商王座不稳,寻求谋生言路,昨日,中国电商龙头阿里巴巴发布了其第三季度,也就是阿里公司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结果,不仅财报的数据让市场大失所望,其中暴露的问题更是让投资者担心,财报后,股价在这两天就连续下跌,跌幅超过了10%。很明显,阿里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监管风险那么简单了。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解读一下阿里的这份财报和其中传达的重要信息。第三季度,阿里的总营收为31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9%,低于分析师预期321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盈利为1.74美元,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86美元每股,除了当季表现低迷外,公司还下调了2022财年的全年营收预期。在今年5月财报会议上,公司原本预计新财年的总营收能达到约1460亿美元,约等同于30%的年增长率,但是在最新财报会议上,公司预期全年总营收的增长率仅为20%-23%。本次的指引很可能会是阿里自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的营收增速。
整体而言,我们总结了阿里的财报透露出的三个投资者必须关注的大趋势,第一个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也就是它的电商业务,很可能面临发展动力缺失的情况,从公司的零售业务板块数据上看,在排除高鑫零售所带来的影响后,阿里在中国的电商收入同比增长仅14%,远低于去年同期26%的增速,其中占比重高的客户管理业务,也就是阿里从淘宝、天猫、淘特等平台收到的广告和佣金业务的增速,更是仅为3%,着实让投资者担忧。对此,阿里在季报中表示,这是受到了中国整体零售业业务增长放缓和竞争者增多的影响。阿里的发言人表示,因为阿里是一家全体量的电商公司,所以它受到中国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最大。而且,公司在本李度力加大了商业扶持方面的支出,这也给阿里电商业务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过阿里认为,如果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长能够复苏的话,届时客户管理业务的增速也能随之恢复。但是阿里也表示,复苏很可能在几个季度后才开始。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趋势是,阿里目前的公司策略重点会是继续偏向以投资换增长空间,而非获取更多的盈利。阿里本季度调整后的EBITDA为280亿人民币,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同比还下降了32%,这里面主要的原因除了刚才提到的商家扶持花费之外,还有公司加大了对关键策略领域的投资,这其中就包括阿里为了抢占下沉市场而推出的低价网购平台“淘特”,还有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本土化社区型市场“淘菜菜”,以及发展东南亚电商市场,Lazada等。公司表示,若是不考虑这方面投入的影响,公司商业业务的盈利能力应该还是能和去年保持持平。但是,即使这些投资会拉低利润率,阿里还是表示“肯定会继续投资”,以捕捉到更长期的发展机会。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趋势是,阿里现在最大的增长点,云业务的发展依然健康。首先是财务数据上面,上季度,阿里云业务收入为200.07亿人民币,同比增速33%,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分析师预期的190.86亿人民币。并且,这也是阿里云在第四个季度连续实现了调整后的EBITA盈利,其次是消息面上,阿里在上季度推出了采用5nm工艺基于最新ARMv9架构的自研自用CPU芯片倚天710。阿里表示,该芯片的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超过50%,这个芯片将会进一步帮助解决去计算的宽带瓶颈,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计算需求。同时,阿里还准备在未来投入20亿元,来推动以阿里云“龙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建设,这些都表明了公司发展云业务的决心和行动力。目前,阿里云的总营收占企业总营收的10%。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认为和之前一直稳坐王位,安心收租过日子不同,阿里目前面对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之前的增长引擎之一蚂蚁金服夭折之后,阿里正在积极求变,而目前正是阿里进化中的阵痛阶段,阿里之前牢不可破的电商王国的壁垒正在被其竞争对手京东、拼多多甚至是快手和抖音加速瓦解,这不仅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也影响到了公司股价立足的基础。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瘸了一条蚂蚁金服的阿里,还有另一条腿阿里云的苦苦支撑。虽然之前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损失了字节跳动这个大客户的海外业务。但是总体看来,阿里云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依旧有可能在亚洲形成垄断优势,但是这块大饼何时能够变现?现在还不好说。
最后,不用我说相信大家也知道,监管风险仍然是悬在阿里头顶的一把重剑,这把剑挪不开,阿里的股价也很难有起色。总体来看,我个人认为即使不考虑监管风险,阿里近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他的基本面受损严重,股价在短期内也很难找到上涨的催化剂,要想恢复遥遥无期,我也不会选择在近期投资阿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阿里没有长期的发展潜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里即便是遵循当前20%的增速,也要强过市面上大部分成长股。而它的PE仅有不到20%,还不如麦当劳贵,因此我会持续关注这家公司的动向。
华为的自研手机CPU为何更贵?
我觉得题主要表达的是明明华为使用了自研CPU,为何手机更贵?不是更便宜么?而不是指为何华为麒麟芯片为何比高通更贵。
一、手机的成本不只是CPU,CPU只占5%-10%甚至更低
我们知道一台手机的构成有上千个零部件,手机只是其中的一千分之一多一点,只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核心的元件。
另外如果从BOM成本来看,CPU的成本只占所有硬件成本的10%左右,甚至更低,比如骁龙865+X55一套,大约要50-80美元美元,而小米10 起步价是卖3999元,BOM成本达到了400美元左右,CPU也只占了12%左右。
所以一台手机的售价不能仅仅只盯着CPU,其它的东西还值钱呢,CMOS芯片一套值钱,内存值钱,还有屏幕更值钱,所以只看CPU是不对的。
二、手机的成本分为两部分,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其实,如果我们只盯着BOM成本也是不对的,手机的成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显性成本,一部分是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就是BOM成本,比如屏幕、CPU,内存等元件值多少钱,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隐性成本是为了这台手机投入了多少人来研发,还有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开支等等,这些也是成本的。
而手机的体验、定价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是显性成本来决定,比如苹果的BOM成本很低,为何售价这么高?原因就是隐性成本多,比如投入,生态建设,售后服务等等。
华为也一样,华为努力的打造高端品牌,除了显性成本外,还有隐性成本,这些都是成本,同时华为手机相对而言更有技术含量,而这些也是需要钱的,所以虽然采用了麒麟芯片,明明是自研的,但最后售价要比小米等厂商卖得贵。
万一美国全面不卖中国CPU芯片怎么办?
最新消息Intel已经停止给浪潮断供CPU芯片了,万一美国全面停止向中方提供CPU、显卡、硬盘、内存等电脑设备,包括整机,我们有什么替代品吗?求高人回答。
美国全面不卖CPU芯片没啥好慌的,我们有自己的国产芯片,就是性能差点,但不妨碍日常的使用啊,普通的办公绝对是够用的。
也许题主不知道,目前国内很多核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都有在使用纯国产的电脑用于办公。
国产芯片有龙芯:目前我们国产的通用芯片中龙芯算是较好的一家,使用的MPIS架构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自行扩展各种指令集,可以说没什么限制。这款芯片虽然性能上远不如AMD、Intel的芯片,但是用于普通电脑是可以的。
这2年的龙芯几乎每年都有新版芯片问世,性能也在逐步提升,相信一旦进口芯片断供,龙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后发展会更快。
内存有合肥长鑫:这2年我国在存储设备的发展很快,基本上已经是追平或者即将追平国外产业的领先者。在内存上合肥长鑫已经可以研发出纯国产内存颗粒,纯国产的内存条也已经上市,比如光威奕,包括七彩虹等也将开售国产颗粒内存条。
此外,紫光旗下的西安国芯也在研发内存芯片,目前也有对应的内存条在出售。
紫光研发闪存芯片:除了合肥长鑫外,长江存储主要研发闪存芯片,也就是我们常用的SSD硬盘芯片,这个也已经取得突破,采用64层3D NAND 闪存技术的SSD硬盘将于下半年上市。现阶段长江存储正在研发128层的技术,这和海外厂商已经持平了。
显卡芯片也有厂商:电脑的核心配件中的显卡我国也是有研发厂商的,目前有独立显卡问世的企业是景嘉微,早在2016年时就已经有对应的独立显卡问世,可用于桌面系统以及一些嵌入式系统,对应的显卡也已经用于纯国产电脑。
目前这加厂商研发的最新型号为JM9200系列,目前已经在进行封装流片,这款GPU的性能已经能接近GTX1080,核心频率可达到1.8Ghz,支持PIC 4.0x16,浮点性能为8TFLOPS。
以上几家厂商基本能构建出我们纯国产电脑的核心部件,一旦美国不卖芯片给我们,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上述国产芯片。
Lscssh科技官观点:其实对于我国芯片产业而言,正真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研发芯片,而是能不能产生芯片,以及芯片设计工具。在整个产业中以上2个环节我们比较薄弱,用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没有任何优势,高端光刻机没有,芯片代工厂商中芯的制程工艺不够先进,也无法做到纯国产设备生产。
这些领域我们需要长久的投入和追赶,并且短期还很难看到效果。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