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简答:冬奥会效应下,3亿人上冰雪将成了现实,意味着平均每4人就有1人上冰滑雪,这个庞大的市场潜力,将会催生出万亿市场。
随着天才少女谷爱凌横空出世,苏翊鸣成为最年轻的冬奥冠军,冰雪这项小众运动正式出圈。
冰雪运动有这么个评价,就是它极易上瘾,需要经济和身体双重加持。这项运动一旦开始玩,就停不下来,历来被当作小众高奢运动。冰雪运动这个烧钱又伤身的属性,也是导致国内的冰雪运动迟迟没有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放眼全球,在美加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冰雪运动早已被视为一种普通消费。在欧洲,滑雪市场占据了整个度假市场的20%。阿尔卑斯山有4万个滑雪场,每年接待人数在四五千万。1972年冬奥会后,日本的北海道札幌市,仅靠冰雪旅游一项,每年就拥有超千万旅游人次。在此之前没有人敢想象,在北海道滑雪会成为一项娱乐和运动项目。
在我所在的加拿大,就更不用说了……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全球的滑雪市场几乎停滞,中国是唯一一个高增长的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国内滑雪人数增长了2.3倍。预计冬奥会过后,冰雪运动人数会迎来更大规模地井喷。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2020年国内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达6000亿,冰雪运动、旅游、赛事服务、装备服饰等等都处于发展红利期,国内能不能把握冬奥会这个契机,让冰雪产业成长为万亿蓝海,值得期待。像冰雪资源丰富的东北、中西部地区,可利用气候优势,引入“冰雪旅游”的概念来发展当地的经济。这次开幕式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国产体育品牌亮相,冰雪文化符号“冰墩墩”热销等等,让人血脉偾张的冰雪产业,未来可期。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二部《漫画生活中的金融》新鲜出炉、我的财经图书“收官之作”《投资的方法》也即将上架,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冬奥会谷爱凌苏翊鸣的表现,是不是说明中国人高空技巧能力强呢?
北京冬奥会第11日,上午谷爱凌,下午苏翊鸣,一个坡面障碍,一个高台技巧,再加上昨晚的空中技巧,似乎中国在空中技巧方面极具天赋!
苏翊鸣
谷爱凌
徐梦桃
往夏季项目看,我们的蹦床、体操、跳水项目,都是处于世界前列!
似乎我们中国在空中技巧方面,极具天赋!尤其是女子项目!
我们分析一下,有这么几个优势!
1、空中技巧讲究平衡,这方面中国人有一定天赋。
2、中国自古在杂技方面,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比如天桥,沧州。即便是目前国际杂技节和大赛上,中国的杂技依然以高、难、飘独占鳌头。
3、所谓的技巧都需要刻苦的训练,而中国女子的隐忍度是世界第一的。中国女性能吃苦,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煎熬,也是非常有名的。比如这种柔韧度的训练,需要从小开始,持续十几年,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坚持不下去的。
4、比较娇小的身材,也是空中技巧的保证。相比欧美人的大骨架,亚洲女性比较娇小玲珑,其中南亚地区尤其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容易。
5、越来越强的技术保障,是迅速提高成绩的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逐渐引入国内,加上优秀的教练员,对提高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推动。
6、集国内外资源于一身的谷爱凌,那就是开挂了。
为什么苏翊鸣前两轮保证冠军了,最后一跳不挑战难一点的?
苏翊鸣已经确保冠军了,本来以为会挑战1920,结果就这么顺了一下,什么难度都没有?
个人理解是做事的分寸,留有余地。
最后一跳是1980,如果成功了,那么他本身就已经是冠军的前提下,还跳了这个最难的,其他选手恐怕会更多些失落吧
另外一方面,他万一做失败了,那么本来得了冠军,岂不会因为这个而留有遗憾
最后,这个动作本来他就有做成功过,没必要非要在这里跳。他准备这个动作是为了挑战金牌的,既然金牌已拿到手,那完全可以不用做。用他的话来说,他只需要享受这一刻的喜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