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2月16日,俄罗斯新闻社报道称,美国驻俄使团第二号人物、资深外交官戈尔曼(Bartle Gorman)被俄方限期离境。

戈尔曼曾担任过美国外交安全局副助理部长兼威胁调查和分析主任,是一位具有情报背景的老资格外交官。他的外交签证并未到期,三年任期也未满,据悉,俄方是在向美方递交“要求北约回应俄罗斯安全要求”照会时向他发出“驱逐令”的。

自去年底俄大规模向乌克兰边境地区调兵遣将,扬言举行军事演习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间关系急转直下。2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总统拜登(Joe Biden)相继发出“俄罗斯最早在2月16日发动对乌克兰武装进攻”的“开战日”预言,令局势更加紧张。2月15日,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部分后撤”部署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军队,俄政要则从此前的好战言论切换到“和平模式”,一面宣称“俄无意武装进攻乌克兰”,一面反讽西方“诚信破产”,2月16日这个西方预言的“开战日”,也的确未爆发战争。

那么何以在“开战日未开战”的氛围下,俄罗斯却驱逐了美驻俄如此高级别的外交官?

俄此番刻意炒热、放大乌克兰危机,并“哄抬”欧洲天然气危机,其核心目标是借题发挥,要挟北约“退回到1997年之前”,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宣布不接纳乌克兰和任何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从1997年后加入北约的所有成员国(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等共14个)撤出一切北约军队、武器装备和军事基地,不经俄罗斯允许不得接纳任何新的成员国——而且要“签字画押”。

从这个意义上,俄的确无意、或者干脆说,真正目标不在于入侵并占领乌克兰,而是以乌克兰危机为“劫材”,迫使北约承认俄罗斯继承了除东德以外、前苏联冷战期间在西线一切势力范围,承认俄罗斯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霸权。而一度被俄罗斯“王八拳”指东打西弄得眼花缭乱的西方,在俄罗斯过早亮出底牌后却很快冷静下来并稳住阵脚,抓住俄“意不在乌克兰而在1997年线”的命门围魏救赵,利用“前线国家”对俄“秀肌肉”传统和现实的恐惧,不断向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及波罗的海国家增兵,以显示“北约不会退回1997年线以西”,同时明确表示“任何情况下不会直接向乌克兰派兵”,以凸显俄“入侵者”形象,同时对俄“1997年线”这个“安全要求”非但一再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甚至在今年1月间3次谈判破裂后,摆出一副“谈也没必要谈”的决绝姿态。

“明牌最难打”,在被对手拒绝“真正要价”(甚至谈也不谈),对乌克兰进行军事进攻既丧失战争突然性又师出无名(事实上不论和俄罗斯关系如何,联合国成员国里迄今尚无一个国家声明支持俄对乌采取军事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俄也谋求体面的“下台阶”,因此才有了普京等在“开战日”前宣布“部分撤军”,和俄官方传媒甚至普京本人渲染“乌克兰已允诺放弃加入北约以换取和平”的操作,亲俄的国内外口径也迅速从“好战模式”切换到“和平鸽模式”,甚至开始反讽美欧“草木皆兵”、“诈胡”。

然而这一系列操作的效果却迅速被美欧的反措施所抵消。

最关键的“撤军”和“非战”,西方传媒迅速援引开源冲突情报小组(Conflict Intelligence Team)列维耶夫(Ruslan Leviev)的分析,称“部分撤军”有据可查的仅包括第3、第42和第150摩步师,但第3师和第150师驻地本来就在乌克兰边境东北不远处,和乌克兰边境东南不远处的顿河畔罗斯托夫,第42摩步师驻地在车臣,也只是稍远而已,此外还有一些重武器从伏尔加河畔城市萨马拉抵达库尔斯克,如此有限的调动“论据不足”;16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宣称“已发现俄军部分部队反向调动”、“俄正向前线囤积血浆”,拜登发表公开讲话,称俄“未来几天内”对乌克兰发动武装袭击“非常有可能”,“一切迹象均表明了这一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当天稍晚不仅重申拜登指控,还警告“俄可能先捏造乌克兰境内所谓恐怖爆炸、子虚乌有的万人坑、自导自演的针对平民无人机袭击、假的或干脆真的化学武器袭击等,然后以此为口实发动进攻”。

“喊打喊杀”调门堪与美国媲美的英国也“火力全开”:其国防大臣本.华莱士(Ben Wallace)在布鲁塞尔北约紧急会议前扬言,“有证据显示俄罗斯非但未后撤、反倒在48小时内增兵7000”;更有甚者,英国国防部16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异乎寻常的信息,图文并茂地宣称,俄罗斯将“兵分7路”,从白俄罗斯、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闪击乌克兰”;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更亲自出马,指责俄罗斯在东乌“制造乌克兰政府挑起武装冲突的虚假信息”,是在搞“假旗行动”(false flag operaton),意在为发动对乌克兰全面战争寻找口实。

什么是“假旗行动”?

1939年9月1日,纳粹在德国-波兰边界制造“格莱维茨事件”,让一群德国士兵假扮波兰士兵“入侵”格莱维茨边境哨所,随后以此为口实全面入侵波兰,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行动被称作“假旗行动”。英美早早喊出“假旗行动”,意在抵消亲俄一方可能密集出现的“乌克兰政府军攻击东乌”、“攻击平民目标”报道的影响力和可信度,果然,随后亲俄势力曝出“斯坦尼齐亚卢汉斯卡村幼儿园被炮击”等“丑闻”,但在西方“假旗行动”预先警告“消毒”后,“舆论战”效果大打折扣。

在摸清俄罗斯底牌(或干脆说是俄方过早主动暴露了底牌)后,西方在“开战日”后的步骤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底线十分明确,即“拒不接受甚至不讨论‘1997线’,同时不让俄有‘下台阶’的好机会”——因为给俄过于优厚的“下台阶”,就等于让普京有机会宣布“我们是赢家”,普京和俄罗斯如果成了赢家,那么西方自然只能是输家了。

提前“喊破戏法”,不断“喊打喊杀”,一方面可以让俄投鼠忌器,即便真有进攻计划也不得不被全盘打乱,另一方面让俄方进退两难,如果不打等于“认怂”,如果真打不但国际社会无法接受,而且在北约多次明确宣布“不协防乌克兰,但会坚决捍卫北约成员国安全”情况下,即便把乌克兰砸烂也难以宣布“获胜”——因为自己一再渲染的“1997线”依然是个泡影。

相比较而言,俄方“开战日”前后的操作效果相形见绌:“宣布撤军”和“不会进攻乌克兰承诺”并未能取信于天下(这从17、18日国际投资交易市场指数变化就可清楚看到,道指隔夜跌了1.8%,创今年最大跌幅),“乌克兰承诺不谋求加入北约”说,特意举出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普利斯泰克(Vadym Prystaiko)这个“人证”,但几小时后就被这位大使本人所否认(他是否真说过这些话则是另一码事);2月16日对美国高级外交官的驱逐令如前所述,是在递交一份致美国官方的照会同时宣布的——而这份照会的内容赫然就是“1997年线”要求的“2.0版”:不但有“1997年线”要求的全部,还加上了“从乌克兰撤走所有军援并承诺不得再给任何军援”的条款。在“开战日”前一天,俄联邦议会还通过了一项要求普京承认东乌克兰两个自行宣布独立的亲俄“共和国”的无约束性决议,这项决议也被进退两难的普京宣布搁置。

这种看似强硬、实则凌乱的拳法很难达到什么效果:你到底是要打,还是要谈?如果要谈,频繁提出对方根本不可能回应的“漫天要价”,且不断加码,又有什么意义?

当地时间2月17日,美国白宫副新闻秘书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称俄罗斯驱逐美国外交官行为是“无端”(unprovoked)的,

2月18日,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英国、乌克兰,以及北约和欧盟领导人宣布举行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紧急会议,此前为期两天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已通过了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增加“增强型前沿存在” (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战斗群的决议。这种北约战斗群名义上是“临时派遣”,实际具有“半永久性”,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北约利用东欧“前线国家”的恐惧,趁势在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建立了四个营级“增强型前沿存在”,此次又如法炮制将这种“存在”用最小代价翻了一番,由于“喊打喊杀”战术在俄方无心插柳的配合下十分奏效,成功放大了“前线国家”的恐惧,此前和俄关系很好的保加利亚也默认部署,持“孤立论”观点、不愿掺和北约军事行动的匈牙利也松口愿意配合(只不过改为“部署”一个全部由匈牙利人组成的“北约营”变通)。

正如乔治城大学欧亚、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s center for Eurasia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主任斯坦特(Angela Stent)所言,这是一场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信息战”,“而普京过早被对手摸清了底牌”。时至今日,打固然是艰难选择,想找一个可自行宣布“我是赢家”的下台阶,只怕也非易事。

在驱逐大使和指责“假旗行动”的间隙,传出布林肯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下周会晤的消息,除非俄方愿意置换其“安全保证”内容,放弃“1997线”之类注定不可能被接受的要价,美方愿意在此前提下满足一下俄“安全保证”的口径,否则大约又注定是一次例行公事的鸡同鸭讲。

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许下的誓言实现了吗?

普京表示从没有说过这句话

这是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在普京就职时胡乱加的文字,一开始只是调侃普京的强势,后面就变成了普京为了当上总统真的说了这句话

事实上普京一开始并不想当总统的,更多的是被叶利钦强推上台的,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快要临近奔溃了,负债累累,叶利钦为了甩掉这个大帽子,直接把普京推到了最前面

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当时的俄罗斯是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经济的低迷,美帝的虎视眈眈,都是对普京的考验,在当上总统后,普京曾直言自己干不久,所以不可能会这句说什么:给他二十年的话,而且也没有哪个总统敢说自己能连续二十年当家领头

说这话的是沙俄时代的首相——斯托雷平,他当时为了当选首相时说了这样的话:"给我二十年的安宁状态,内部的和外部的,然后你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

然后就被某些自媒体套到了普京身上,事实上普京当政二十年也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

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不过普京的确是朝着这句话一直在努力的,吧,虽然中间有波澜,但是普京在这20年来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最起码他把俄罗斯救活了

要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问题非常多,或者说非常迷茫和无助,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帮自己的人,只能自己顶过去,换做任何一个人接手俄罗斯,不一定有普京做的好

从普京接手俄罗斯为止到今天,俄罗斯在普京的治理下,基本上解决了“国家性“的问题,并且成功的开创了属于俄罗斯独有的发展模式,事实证明普京的理念在俄罗斯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他的思想在俄罗斯行的通

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如果继续这样按照普京的观念发展下去的话,就算普京卸任后,俄罗斯也会继续繁荣向前,但是如果转型发展其他道路的话,那么俄罗斯会非常危险

在千禧年的时候,普京刚接手的俄罗斯可以说百废待兴,贫富差距巨大,在普京接手后这些都以肉眼可见的程度被他一一消灭

俄罗斯在他手里经济连年增长,甚至比“欧洲模范国家”【波兰】的速度还要快,很多人说俄罗斯靠的是能源经济,说的对也可以不对,毕竟这是俄罗斯的优势,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在欧美的封锁之下,普京能将俄罗斯发展到这个样子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美国拉拢俄罗斯,彻底撕破脸?驱逐美国驻俄副大使,俄罗斯这又是打算干什么?

从最基本的安全来看,在普京执政的二十年,社会治安明显大幅上升,最起码像以前动辄死伤百人的事件看不到了,联邦境内闹分家的声音也基本消失不见了,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他都给了俄罗斯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如果我是俄罗斯人,我愿意再给他二十年

俄罗斯已经在普京手里度过20年,俄罗斯有什么变化吗?

俄罗斯己经在普京手里20年,俄罗斯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种种打压下,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让美国不可小视。普京总统是俄罗斯民族独立的坚强柱石!普京总统的领导让俄罗斯人民心里踏实,让中东等一些反对外来干涉,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有了底气。让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心里别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