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只要发育正常,人大抵都有点聪明劲。从鲁迅笔下的儿时的闰土与迅哥儿比,确是要显得聪明。一是对农事见多识广,二是实际劳动,捉虫弄鸟,样样在行。而迅哥儿小时循规蹈矩,除了读了点书,别无特长,更别提在闰土面前比聪明了。这就象蒋大为说的农民的狡佶,也其实说的是聪明劲,还是有的;闰土即是代表,长大了,老成了,把聪明劲收敛了,世俗化了,但能力仍在,否则在那种艰苦环境中,如何养活家中六个子女?就是现在,你再聪明,养这么多人,怕也是不容易吧。
应该说,人先天的基因大致差不多,后来的发展就各不相同了。这里面制约的条件就多了,社会环境、遭遇的实际、人际关系,样样都有利有弊,助力成长的,阻碍人生之路的,不一而足。关键还是后天教育,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人的聪明才干,从事的社会事业,也就分出个三五九等来。例如鲁迅在成人闰土眼中,就不是小时候的迅哥儿,而是”老爷”,儿时的无话不谈,此时巳无共同语言了。于农事,鲁迅不内行,与闰土谈什么谈?于文章,闰土更沾不上边,大字不识几个,与大文豪更是差距十万八千里。此时不是相见恨晚,而是十分尴尬了。
鲁迅走的路,是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救中国。先是东渡日本学医,想通过医道为百姓治病;后来发现当时的老百姓缺的是民族觉醒,治好几个病人无济于事。于是弃医从文,也没进过什么名校深造,全靠自学,从古今中外名著中吸取营养,从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中学得精华。这就全靠鲁迅的天赋了,不是什么人都具备的。就文科类来说,既能文章又能研究的,郭沫若全面,而文章大家非鲁迅莫属了。
此时的闰土,是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的一员,淹没在人群中,即使度过了一生,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不留一点印迹。他的聪明犹在,勤劳一生,辛苦耕作,养家糊口,完成了他一生的使命。大多数人不都是这个命运么?我们现在不也是这样吗?一生成绩不大,才能一般,大家都一样,比之闰土,也好不到那里去。
人与人是无法相比的,即使象鲁迅这样的文豪,自降身份去迎接当年的儿伴,但闰土也不敢接受,面对如今眼中的”老爷”,他哪敢放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鲁迅家道渊源,应算富裕阶层,与贫困潦倒的闰土比,天壤之别呀,他与闰土的关系,除亲戚,儿时美好的回忆,还能剩下什么?隔膜巳是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虽说不是主子奴才,但待人处事方式巳明显不同了,起码不可同日而语了。闰土之路是旧时中国普通大众都走过的路;而鲁迅呢,先知先觉,通过文学尤其是杂文当匕首投枪,刺向封建社会的顽固堡垒,以唤起民众觉醒。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开路先锋,首先要有这个觉悟,还要有才情,文笔蹈蹈方可,否则空有理想无本领也一事无成。闰土可以成千上万,而鲁迅只有一个,人才难得,文坛翘楚,大V。
儿时的美好记忆,只能留存在鲁迅自述性的小说中。现实却是残酷的。当他见到老年的闰土,与当年的”项带银圈,手揑一柄钢叉”,”一轮金黄圆月”下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又哪一点相像呢?社会的阶级、阶层在他们之间巳经形成无形屏障,再亲戚,再儿时伙伴也消除不了,存在决定意识啊。
因此,人那都可以耍耍小聪明,但真要干事还是要有真本领才行。这并非只指一种能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苟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名言犹在耳,运等帷幄的,研究科技的,笔走文章的,大国工匠的,工厂田间的,各类人才都要,真正不苟一格百花齐放才能满园春色。祖国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这才是我们所期望且努力去奋斗的啊!
这几年我国那么重视职业教育,这是为什么?
过去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才吃的最后一碗饭。但是这种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我不认为已经重视职业教育。说是重视职业教学,还差强人意。因为在职校确有一批投身于职业教学的教师。说是重视职业教育,还差得远,很远!
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在教育之外。在社会不待见蓝领的氛围中,职校生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出路,根本就没有学习动力!
看看下面的事实,就知道职业教育的障碍在哪里了。
【莫让旧观念寒了“大国工匠”们的心 - 今日】https://m.toutiao.com/is/ektwBY6/
一农村孩子,超级聪明,超级努力,最终考入名牌大学,那么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还是聪明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小时候我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那时候的课本也很简单,基本上我都是过目不忘。老师讲课内容,我也是听一遍就懂了,回家把几道作业题一做,就满村子里撒欢了。就是这样,一直到初二之前,我都没考过第二名,全是年级第一。
因此,很多老师都夸我是天才,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我小学的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十分笃定指出我会比他考上北师大的儿子胜出一筹。
事实上,如果我能至少像以前那样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提前翻一翻课本,应该不会一落千丈,命运陡转。
我们村一帮孩子有十六七个在乡里中学上学,初二时,我第一次发育,个子长了一截,像个小伙子了。跟我同级比我大的几个孩子主动带我玩了,不入他们的伙就要被排挤。何况,十三四岁的孩子本来就贪玩呢。我于是跟他们一起逃学、打牌、租武侠小说、打康乐棋,每天都回家很晚,真正是披星戴月。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家里孩子又多,父母每天都愁着怎么喂饱孩子的肚子,哪管得上孩子的教育啊!再说,我又跟他们学会了撒谎,每次父母想到了问话,就用各种理由搪塞。这样,我的成绩节节败退,最可怕的是玩比学有趣,我不喜欢学习了。中考那年,只我一个勉强通过预选考试,一个月的复习之后,上了县里面的普高。
我的人生,从此走上了慢车道。那所普高偶尔会有一年考上个把大专生,半死不活,苟延残喘。老师无心教学,整天想着往外调、往上考;学生无心学习,没心没肺地混日子、等毕业;学校环境差,打架的、恋爱的、混世的比比皆是。高二那年,我被镇上来学校的小痞子当众欺凌了,从此愤恨不平,更没有心思读书了。
学校连续三年光头,被县教育局撤并了,我去另一所普高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师专,从此成为了孩子王。
我们村很奇怪,我们本家的念书都不错,第二大姓的人家做手艺不错,其他的小姓做生意不错。全村考出去的全是我们本家,80年代考了一名国家中专生,现为县局长;90年代考了两名师专,其中有我一个,现在都在当老师;2000年后考了两个重点大学,都在市里工作。
做生意的、做手艺的、做企业的,现在也都搞得不错。
人生,处处都是选择。关键之处,只有几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天赋、努力能让人走到值得选择的关口。
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