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按照双减政策,9月开学后,学科类的培训机构是可以上课的。但是,上课的时间被严格限制了。所以,所有学科类的培训机构都调整到了周中上课,而且上课的时间也有限制,晚上8点半之前必须结束。
虽然被调到周中上课,有很多的不方便,但是一次调课的经历告诉我,学科类培训机构并没有多少人放弃。由于周中上课时间不合适,前两天想着给孩子调个学而思的班,结果手慢一点,喜欢老师没抢到,再慢一点合适的时间也没了。
当然,除了上面授课之外,有些学科机构为了避免家长送孩子上学时间紧张,还推出了在线小班课。总之,只要你想上课,总有一款课程是适合你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怎样算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这个需要教育部门的认定了!比如,少儿英语、数理思维、国学等等培训是不是属于学科类培训?教育部的最新解释是,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的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官方的说法,也十分专业,但为了避免跟学科有关系,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改名字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应该都会改为不是为了考试和应试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学科类机构的标签。比如瑞思英语改名叫了瑞思教育,励步英语也改名励步教育。如此推论,以后这些机构不算是学科类的,可能不需要周中上课了!
很多教育培训行业都在玩先付费,再全额返费的模式,可信度高吗?
看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先交押金学习完成xx天打卡后,再全额返还学费的操作,这种营销模式可靠呢,对商家有什么利弊?
感请
抛开性本恶因素不谈,纯粹从运营角度去说这件事。
培训机构的低价甚至免费课
为了不长篇大论,简单点说:
1.原来都是1次试听,加上培训机构都引入了课后服务的概念,于是必须让家长听2次才能保证家长是愿意参加课后服务的,但2次试听对于目前的竞争来讲吸引力也不够,于是直接免费一期课。这里做过测算的,课次越多转化率越高,但是课次达到12次之后,增加的课次给转化率带来的增加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一般常见的都是7-12次。题主的21天是为了切合“21天养成习惯”,但是采用的是打卡形式,如果是K12应试的话,转化率应该不会太高。
2.不收费的话很多人会报名不上,白白浪费资源,收费高的话又失去了低价引流的目的,所以常见的就是50元一科、99元三科、199元三科、299元三科、……。之前有机构试验过50元以下(1元、30元最多),学生出勤率都很低,不出勤肯定没转化。明白这点,题主问的问题就清晰了,其实这个钱并不想收,只是想让你感觉花钱了,不能不来,但是防止上两次中途走了,就提前约定,如果能行完全部课程,把钱还你。
如何赚钱
一般来说,第一季免费,第二季正价,只要续班率能保证(收费不同,目标不同,新初一特价班一般续班率在20%左右就行),在第二季结束后可以实现单项目的盈亏平衡,从第三季开始就有利润了。
以上,仅供参考
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提高续费人数?
,本人虽然没有报班培训的经历,但是我有好几个同学朋友报班培训过,比如JAVA,ETL,IOS等,所以也会了解一些目前的状况!
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去某某机构培训,他们都说听朋友说还不错,网上查也还好。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飞快,做的不好,有人吃过亏,这样的负面消息能快速在网络流传。
我觉得做好口碑要做好以下几项
1,教学质量要过硬
要讲干货不要搞虚的,学员能在这里学到更多技能,满意度自然会增加。
2,不要随口承诺的太满
有些机构为了招学员,口号喊的震天响,
三十天精通某某某,
培训完包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退学费
找的工作收入不低于多少
其实吧,好多推荐的都是皮包公司,学员并不能满意,反而还会有被忽悠的感觉。
3,培训不要打着招人的幌子
现在的招聘网站信息越来越鱼龙混杂了,许多皮包公司都能轻松招人,有些培训公司干脆以招人的名义让人去面试,一去却发现是培训机构的,这样肯定会引起反感。
4,不要套路贷
网上越来越多的新闻关于找工作却莫名其妙背上贷款的,说实话许多公司为了赚钱连脸都不要了,这样只会搞臭自己的公司和所在的行业,信息流传的很快,你骗一个人之后就名声基本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