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一些书法爱好者不明白这些道理,把楷书的笔画连写起来就以为是行书,那样写出来的字味同嚼蜡。
下面就来讲讲行书的结构原则:
1、加大疏密对比
如《宋 · 米芾 · 德忱帖》“常”字上半部分疏朗,留白很多,下半部分紧密,留白极少,形成鲜明对比。
2、部分笔画格外张扬
如《宋 · 米芾 · 伯充帖》中“难”字的起笔两点:
3、加大笔画的轻重对比
如《晋 · 王羲之 · 如常帖》中“淡”字笔画明显左重右轻:
4、形成高低错落之态
典型的如《宋 · 苏轼 · 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死”字:
5、收放更加夸张
如《明 · 董其昌 · 行草书卷》中的“神”字,最后一笔特别夸张:
6、往往形成欹正对比关系
典型的如《晋 · 王羲之 · 普觉国师碑》中的“崇”字:
7、合体字往往形成开合之势
典型的如《明 · 文徵明 · 纪行诗》中的“得”字呈下开上合之势:
点到为止,喜欢行书的书友们自行多多领悟,一定会有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