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器量真小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收取三成市租归君主,官家事不悄悄办理,怎么称得起节俭呢?”有人又说:既然这样,管仲懂得礼制吗?”孔子说:“君主的大厅堂里有塞门(屏风)管仲的厅堂也设置塞门。君主为两国友好,接待时专设了放酒的案几,管也设置这样的案几。管仲若懂得礼,还有谁不懂得礼制呢”?
摄:“摄”是“慑”的假借字。“慑”字从心聂声,本义指小心翼翼(口对耳传话),引申泛指害怕(他人听到)。“摄”借“慑”的形、音、义,以手置换本字的心旁,表示小心翼翼地拿走(一件物品)。《说文》释为:“摄,引持也”此处“摄”字用为“聂”。“不聂”即不悄悄办理政事,意谓大张旗鼓不节约
坫:“坫”是“站”的假借字。“站”字从立占声,本义为一个人站立不动。坫”借站的形、音、义,以土置换本字的立,以创设的新字表示堆筑起来的土台反坫,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返还在坫上。
孔子在后文有对管仲的赞赏,这里说他器量小,是因为管仲也随社会大流,无法遵守孔子认为的礼制约束而产生了不够俭朴,不守礼制的行为。社会在不断的演化,西周的礼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必须进行更新,不然必将为历史所抛弃。社会演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制度更不上,就会出现社会问题,你看现代社会的法律条文,管理制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每年都的更新。企业也是如此,既要有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制度,又要适应内部机构变化的制度,这样才能长久的在市场中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