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的人的六种表现?
一,不彰人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谁也不愿意让人当众揭短。所以做人要将心比心,不要信口开河,到处宣扬别人的短处,一个是让别人下不来台,一个是有失做人的厚道。
二,不占便宜。
不占别人便宜,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我们中国古代王朝,周围有很多附属小国,都要年年进贡。说起来是进贡,其实一般也就是送点土特产什么的,不一定值多少钱。但我们不占这便宜,一定会加倍还礼给他们,还要好好招待各国来使。所以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就是特别重视礼尚往来,从不占人便宜,这也是厚道的表现。
三,知恩报恩。
古人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即使人家对我们只有一滴水的恩德,也要全力以赴的去报答。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恩德,更是无与伦比。我们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一日为师,终身若父,老师和父母是一样的恩德,父母养我们之身,老师养我之志,这种恩德,终身难报。所以做人首先要做到孝养父母,尊奉师长,这是做人的第一条,这点都做不到,就谈不上厚道了。
四,不计较,有担当。
厚道的人,一定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一定是敢于担当的人。他们与人共事,不会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有脏活、累活,他们抢着干,有责任,自己担着;有功劳、利益,自己不独占,一定会拿出来分享给别人,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亏欠了别人。
五,包容、宽恕别人。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能做到宰相这种位置的人,一定是有心胸、有度量的人,能够处处包容别人,宽恕原谅别人的过失和缺点。相反,一个刻薄寡恩,处处跟人计较的人,他也不可能做到这个位置上。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能够包容、宽恕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敬重,才能做成大事,这也是厚道之人的特征之一。
六,设身处地。
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一个厚道之人为人处世,永远都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
“厚道”是什么意思?
厚道的意思是: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拼音】[ hòu dao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他这个人谦恭厚道,大有其祖父的遗留下来的风格。【例子】奶奶为人厚道,邻居们都喜欢和奶奶来往。【近义词】宽忠、忠实、老实、宽厚、忠诚、诚实、淳厚、憨厚、忠厚、敦朴、敦厚、诚笃、诚挚、诚恳、老诚、古道【反义词】刻薄1、厚道的近义词忠厚【拼音】[ zhōng hòu ]【解释】忠实厚道【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 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为人仁厚爱戴他人,事奉君主忠实厚道。【例子】少年闰土是个忠厚质朴的农家孩子。2、厚道的反义词刻薄【拼音】[ kè bó ]【解释】(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商君,是个天性刻薄的人。【例子】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什么是厚道?
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而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但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怎么知道一个人好不好,上不上劲?就要看他平时做事的态度,他是如何对待你以外的其他人的,如果他对别人不厚道那日后对你也不厚道,
做人厚道的重要性?
厚道是什么?
厚道是诚心诚意待人,
厚道是诚实守信做事,
厚道是不玩心机手段,
厚道是靠谱让人放心。
对人来说,
厚道就是最贵的财富!
因为厚德能够载物,
你厚道,别人才会结交你,
你真诚,别人才会支持你,
当你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人生也会更加顺风顺水。
一个厚道的人,
利益再多,不会违背良心,
好处再多,不会把人欺骗,
这样的人,品行端正,
就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当你拥有了好的人脉,
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
一个厚道的人,
与人合作,愿意让利,
和人交往,懂得吃亏,
这样的人,受人欢迎,
无论做什么,都有人拥护,
不管说什么,都有人支持,
必然会一个好的前程。
一个厚道的人,
凡事有交代,做事有节操,
为人有底线,交往有原则。
这样的人,信誉良好,
就能在人群中得到威信,
好风水也会一直跟随你。
关于厚道的高中文言文?
韩愈的《厚道》
原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译文:博爱叫作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作义,从仁义再向前去的叫作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作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这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赏析:
《厚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家和老庄思想的代表作。他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古今,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