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绰定律是什么意思? 苏绰具官论是真的吗?

苏绰定律?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定律。

先解释一下苏绰定律是怎么回事。苏绰定律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用贪、反贪”。

详细一点说,苏绰归纳出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凡为帝王,必要反贪,反贪同时又要用贪。也就是说每个朝代反贪都是头等大事,但是凡是帝王又离不开贪官,还要让他们继续为己所用。

苏绰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当时的西魏实际掌权人宇文泰非常信任他,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具官。宇文泰问:如何具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这就是苏绰定律的出处。

苏绰定律是什么意思? 苏绰具官论是真的吗?

苏绰《具官论》是网民杜撰还是真有此文?

假的,后人杜撰。这段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曾经在国内各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又称具官论)的对话故事,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 其实,很容易查到《北史卷六十三》,是赵煚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也无“苏绰传”,更没有这段对话的记载。然而,在《周书-苏绰传》里,倒是记载了宇文泰与苏绰两人谈论通宵,但并未记载具体对话内容。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有托名之嫌,但的确很有道理。 有苏绰者,(《北史》有传,见卷六三) 深谙治 国之术,孔明、王猛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于苏绰,二人闭门密谈,至三昼夜乃罢。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苏绰曰;具官。问:何以具官?曰:用贪官,弃贪官。问:贪官何以用?曰:为君者,以臣工之忠为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又曰:奈何?予其权,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皇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我!苏绰大笑,曰: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宇文泰大喜,啧啧有声。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宇文泰大惊,曰:尚有乎?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也。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宇文泰击掌再三,连呼曰:妙!妙!妙!而不知东方之既白。

养贪治吏的典故?

养贪治吏的典故:

1400多年前,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文中苏绰的推论:先开恩授权“养贪官”臣以权谋私敛财,感激必定诚挚效忠;然后反贪官,铲除异己,可以巩固皇位;诛杀大贪,以平民愤,获取民心;没收贪官的财产,可以充宫廷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权术逻辑也。北周开国的文皇帝,原北魏的丞相宇文泰,为了统天下,曾遍访天下贤才。他遇到了号称:有诸葛亮之才名的苏绰。

两人一见如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苏绰对于中国历史上贪官不绝如缕,朝朝代代都有巨贪大奸臣,自然是心知肚明。苏绰立即阐述了“养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之异志。留下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具官论》这段精彩绝伦的对话,史家也并不愿意传播。

具官论原文翻译?

作品原文

宇文泰,北周开国之君。向来慕曹操之术。有苏绰者,深谙治国之道,孔明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苏绰,二人闭门密谈。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

问:何为具官?

曰:用贪官,反贪官。

问:既是贪官,如何能用?

曰:为臣者,以忠为大。臣忠则君安。然,臣无利则臣不忠。但官多财寡,奈何?

问:奈何?

曰:君授权与之官,使官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官得其利,然寡人所得何在?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官忠则江山万世可期。

叹曰:善!然则,既用贪官,又罢贪官,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求教曰:先生教我!

苏绰大笑:天下无不贪之官。贪,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必为异己,以罢贪官之名,排除异己,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若贪,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官愈恐则愈忠,是以罢弃贪官,乃驭官之术也。若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若国中皆清廉之官,民必喜,则君必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以清廉为恃,直言强项,犯上非忠,君以何名罢弃之?罢弃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

宇文泰大喜。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宇文泰大惊,曰:尚……尚有乎?

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为贪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

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婪,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贪官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

用贪官,以结其忠,

罢贪官,以排异己,

杀大贪,以平民愤,

没其财,以充宫用。

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宇文泰击掌再三,连呼曰:妙!妙!妙!

而不觉东方之既白。

注释译文

白话译文

苏绰是北周开国帝王宇文泰的谋臣,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王猛比肩齐名。苏绰对于中国历史上贪官不绝如缕,朝朝代代都有巨贪大奸,自然是心知肚明。故某日宇文泰想请教苏绰如何治国方能延续江山永祚之道时,苏绰立即给出了这个定律——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异志。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用官。”

宇文泰问:“如何用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宇文泰问:“贪官何以用?”

苏绰答:“你要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别人好处。而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们权,叫他们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可以拥权自肥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力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他能得到的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力,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力。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稳固了吗?”

宇文泰问:“既然用贪官,何以还要反贪官?”

苏绰答:“这就是治术精髓所在。”宇文泰问:“奥秘何在?”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无官不贪?不怕官贪,就怕官有异志。故以反贪之名,剔除异志贪官,保留听话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得到民众的拥戴。其二,贪官只要贪,你就有把柄在手,他敢异志,自找死路,故必与你同心同德。”

宇文泰问:“如果任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办?”

苏绰答曰:“祭起反贪大旗,广作宣示,使天下皆知君王心系天下,尤恨贪官。”

宇文泰问:“贪官民怨太大当如何处置?”

苏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又可收其财,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

一番君臣之间的对话,着实让宇文泰频频颔首称是,击掌再三,自以为获得了千古帝王之术

根据材料概括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因为: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

因为: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