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的词眼是什么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

武陵春的词眼是什么?全词表达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答:词眼是“愁”。

表达思想:一个字“愁” 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武陵春的词眼是什么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

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武陵春是李清照什么时候写的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渔家傲李清照原文?

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的全文翻译?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 ,载(zài)不动许多愁.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这首词关键看李清照写作背景,此时可谓国破家亡(北宋向南宋转变时期),丈夫死了,自己流落异地,既没有国家的归属感,也没有快乐的小家庭,自然写得十分悲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