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时事评论”成为一个热点,而我所带的高三学生,已经未雨绸缪,每天一个学生提炼近期社会热点话题,所有学生跟评,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而我也会不时根据社会热点,有感而发,形成‘海哥看’系列。
“你可以回去,必须回去,那是你的职责。你没来上课,我要扣分,那是我的职责”。
2018年10月份,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向老师请假回家为外公奔丧,老师如是说道。在学生已经向辅导员请假的前提下,给合唱课老师请假时,遭到老师的冷血对待。涉事老师当着所有合唱同学的面公开说,
“你家里要是有4人去世,这门课重修!”
涉事老师的言行完全背离了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师风修养的底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发布调查通报,对涉事老师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说明和检查,对奔丧学生表示慰问,堪称应对危机公关的典范。
下面我谨就这件事情反应的几个问题,做不成熟的想法。
一、言行侮辱,不配为师。
四川大学的这名老师拒绝学生回家奔丧,可能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学校合唱课人手不够,加强了一些大三学生。可能有排练时间紧等因素,导致老师压力大。但这绝不是为涉事老师开脱的理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克制自己情绪,控制自己语言,为人师表的能力。
二、学生旷课,积重难返。
通过合唱课上多名学生无故未到的情况,可以猜想到合唱课以前也一定是有很多同学不打招呼,无故旷课,这名老师一定是怒火中烧,想拿这名同学开刀,并且在全体同学公开两人对话,不尊重学生,这一定是不适宜的。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不是要深刻反思呢?
我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情况如何,谨就我上大学时的同学上课情况来做说明,达到窥一般而知全貌的效果。
大学学中文系,我是三班,三班和四班的同学经常一起上专业课,两个班级共八十多人。老师是有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等考核的权力的,可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常不上课的同学,就会让上课的同学通知自己,如果老师点名就马上电话联系自己,抓紧来上课,或是直接让同学替“答到”,亦或是现在大学里催生的代上课业务,两小时的课二三十元不等,并且业务繁忙。
同学替“答到”就曾出现了笑话,一次上文学批评的专业必修课,中文系六个班级二百多学生一起在人文楼阶梯教室上课,老师突袭点名,没给未来的同学反应时间,姜山作为男同学,替一名女同学“喊到”,结果自然就是被老师记了个“无故旷课”,而大学时一个学期一门课程无故旷课三次的话,期末考试就会被老师判不及格。
从教高中多年以来,一直就很羡慕大学老师,期末考核可以有二十分到四十分不等的学生平时操行分,任课老师可以对在自己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加以惩罚。可和一个在大学教学的同学沟通以后,情况不尽然,学校也会对任课老师的学科期末考试学生合格率进行考核,如若学生通过率过低的话,学校也会找该老师进行“谈话”。
也可能会有出现像本次川大事件中乖学生受到了老师惩罚,不打招呼的学生反倒相安无事的情况出现。
记得大学一个学期的当代文学专业必修课,也是在人文楼阶梯教室二百多人一起上课。一名女同学,每课必到,课上积极配合老师,课下就本专业问题与老师积极交流。老师也就记住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这名同学一次因家中急事未和老师请假,期末考试,在这名同学试卷答得相当完美的情况下,这门课程被老师判成了不及格。大学不及格是要下学期开学之前补考的,这可气坏了这名女同学,虽然她一次旷课有错在先,可是相比于其他经常不打招呼,无故旷课的同学来说,这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名老师也是做得忒过分了。
不过,从其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上大学同学无故旷课已成普遍现象。现在的大学我不敢想象能有“多好”。
川大老师出现的极端言行侮辱学生的情况自该被惩罚,可大学生经常翘课的问题理应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