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回目: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提辖是水浒英雄中最具“佛性”的人,是个爽利、大善之人,他是不滥杀无辜的。小说讲述鲁提辖的故事,有三件是跟女子有关的,“第一是为了金老女儿,做了和尚;第二既做和尚,又为刘老女儿;第三为了林冲娘子,和尚都做不得”(金圣叹语)。第三回即是写提辖偶遇金氏父女。
所救女子叫什么?金翠莲。于是有人穿凿附会或者不妨当着是一种解读作者旨意的途径,说是遇“莲”而成佛。莲花代表佛教,故所遇第一个女子名中有“莲”字。
可以用智真长老对众僧的话语来评价鲁智深,如下: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刚直”是智真长老的评价,那么《维摩诘经》中有这样的话:“菩萨直心是道场,无谗曲众生来生其国。”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用南怀瑾的话去解释就是指心地纯净,没有虚伪和谄媚之心。那鲁提辖一个军汉倒是有“菩萨直心”么?也就是佛性军汉鲁智深。
今天就围绕如何表现鲁提辖之“佛性”展开讨论。我们不妨读一读以下几处精彩的细节:
第一处:“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第二处: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第三处: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
第四处: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第五处:“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第一处:鲁提辖闻金氏父女的哭诉,先是破口的大骂,接着就是要去收拾“那厮”。我们细细想想,按照常人思维,就是“店小二”明哲保身的行事原则,谁会因为萍水相逢的无权无势的父女俩惹一身事情呢?就看同行的史进、李忠吧!他们似乎对于父女俩的遭遇并没有义愤填膺,而是“抱住劝道”,“抱”字一可见提辖之气愤,二可见李忠、史进无心管闲事。一是正面去写,再辅以侧面衬托,其嫉恶如仇的形象如画一般。
第二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金圣叹如此评价:“写鲁达写出性情来。妙笔。”何故不吃 ?何故气愤?只为金氏父女的事情。哈哈,只问世间有如此迫切解决他人之难处的人么?
第三处:这句是鲁提辖跟店小二说的话。一句是承店小二的话语,说出郑屠钱的着落。店小二嘴里的“郑大官人”,在鲁提辖嘴里是“郑屠”,可见其不谄媚不虚假。“你放这老儿还乡”自是提辖的商量之语。为了满足金老“还乡去”的愿望,可谓费钱费心。
第四处:粗人却有心细之处。心细也只是为了帮人要帮到彻底。先是心理活动,接着是“坐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方才起身”谨慎而用心。起身不去他处,“径到”状元桥寻屠户。干嘛?消遣郑屠,切细细的臊子。且看切臊子的时间:十斤精肉,切了半个时辰;十斤肥肉,“整弄了一早辰”。如此,这金氏父女自然去得远了。心细如发,只因心善如佛,帮人心切。
第五处:拳打镇关西之前不忘道出理由!一是看不惯他权霸一方,二是看不惯他强骗弱女子。不惧恶势力,不怕生事,此生痛快淋漓之处就在惩恶扬善,让弱小者有人扶助关怀。此心不是慈悲为怀的菩萨又是谁呢?
而就是这么一个大善之人却偏偏生得粗犷。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佛性,或者说是“刚直”是鲁提辖的核心性格。提辖这样的言语当然不止五处,文中俯拾皆是,阅读时多加领悟,才能读出趣味。如果你只看到他的粗豪甚至鲁莽,而看不见他的佛性,自是误解了他的为人,更是误解了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苦心。看水浒,只看热闹,自是不能取其精髓的,尤其是解读一百零八好汉。
@金陵三丽子语文人 有些人说鲁达救金氏父女,只是因为喜欢金翠莲。此解若是在小说中有依据,当然可以存此一说。但如此一想,鲁达的为人是否贴近了读者好奇心,却远离了作者初衷呢。
@金陵三丽子语文人和你一起学语文,探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