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茶颜悦色四登微博热搜,从这几个热搜中可以看到,茶颜悦色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这场冲突的起因是员工对薪酬太低不满。原本能通过友好沟通解决的问题,却因老板的情绪化被无限放大,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闹剧,但几乎没有赢家。
一边是辛苦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不到3000元的员工;另一边是月亏2000万元,还顶着压力给员工发工资的老板。但是这两方如果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说不定这次的“口水战”就不会爆发。
茶颜悦色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公司员工人均工时11小时,月薪到手却不到3000元。对薪酬不满的员工将问题捅到了几千人的工作群里,想要讨一个说法。
没想到公司高层不仅不安抚,还出言不逊,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更是下场争论,指责抱怨的员工没有“感同身受”,工资虽然低,但也是按劳发放,公司有欠你了吗?”
在事件登上微博热搜后,12月17日下午,吕良就内部薪资争吵发布了道歉信,或许是意识到道歉信并未平息怒火,下午3点半,茶颜悦色官方微博再发文,对11月薪资与员工沟通问题作出说明,指出起因是11月茶颜临时关闭了几十家门店,导致部分员工无法满足正常工时甚至出现0工时,所以在11月对薪资算法作出临时调整,但事后缺乏及时解释与沟通。
茶颜悦色曾是资本的心头好,从2018年到2019年共获得四轮融资,投资方有五源资本、源码资本、顺为资本等。
资本愿意投,是因为它拥有一批拥趸者,不少消费者以买一杯茶颜悦色拍照发朋友圈为荣,我和我的同事们也是其中一员。
茶颜悦色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局面,无疑吕良是第一责任人,作为一个老板他不仅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更是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了。
一是疫情是持久战,一下子开了这么多店,如果不能盈利,那无异于灾难,关店止损在所难免。
二是高层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停留在原始阶段。据内部员工说,公司管理混乱,流程冗杂,权责不明,超负荷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内斗严重,小团体拉帮结派,形式主义明显。
市场、资本两边不讨好,茶颜悦色的想象空间还剩多少呢?
#头条热点#
饿了么、茶颜悦色被热搜。危机公关时应当怎样道歉?
近日,有网友指出,长沙地方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产品与宣传内容存在侮辱性词汇等问题。
2月19日晚,茶颜悦色通过其官方微博针对该问题发布致歉声明,“就茶颜悦色长沙话主题贵胄杯上‘捡篓子’这句长沙俚语的不妥造句给大家带来的糟糕观感,我们在此真诚地给各位朋友道歉。”
致歉声明称,“将立即召回这一批长沙话主题马克杯”,并会认真反思这次事件产生背后的原因,从创作尺度、创作管理、产品管理等各个环节去改进工作。
但该回应显然没有得到公众及网民的理解与接受,部分网友在微博评论中指出茶颜悦色的回应是“避重就轻一把好手”。同时有更多网友在茶颜悦色的官方回应下方,贴出了茶颜悦色过往的问题广告,其中不乏性暗示、侮辱性内容。
20日凌晨,茶颜悦色再次通过微博向公众致歉,针对网友提出的质疑作出回应:“上篇回应回避陈年旧事确实幼稚。我们深知现在表达歉意有些迟缓和苍白,但仍想再次表达我们的歉意,我们积极反省的态度,以及我们改正错误的决心。”
由于该事件与茶颜悦色之前的企业形象出入较大,该话题在社交网络快速发酵,持续处于热搜话题状态。截至22日16时,该话题仅在新浪微博阅读量便高达6.5亿,讨论量也超过3万。
尊重女性是企业商业伦理的重要内容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1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及相关研究成果显示:
2021年1月,在初步筛选出的100件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违反法规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占比较大,已经连续多月占比近七成,暴露出部分企业存在运营不规范、违反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其中,相较于上月,商业伦理与责任治理领域的问题占比有较大增幅。
在企业商业伦理范畴中,尊重女性是企业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重要表现。作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权益都是不容忽视的,更是受到政策与法律的保护。
性别平等,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社会责任议题,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与支持。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应当成为标签,更不能成为歧视的对象。在我国,性别平等更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企业及个体行为,应该在法律框架内,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也要求企业切莫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游走在违反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边界。
尊重女性之外,面对社会个体,企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有理由对任何个体进行任何方式的消遣、侮辱、歧视,此类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商业伦理中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关注、关怀利益相关方这一原则,应当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成为企业维护商业伦理的底线,也应当是企业一切商业行为的基本准则。
广告“玩梗”不能过头
茶颜悦色的行为并非单一案例。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了追逐商业利益,一味追求流量。一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急功近利,以博人眼球的方式希望获取流量,以“玩梗”的套路取悦年轻人。
2021年初,全棉时代的一条卸妆湿巾视频广告中,一女子深夜回家遇黑衣人尾随,女子急中生智用湿巾卸妆,卸妆后变丑并成功自保。视频内容引发热议,被指侮辱女性。
1月10日,全棉时代发布名为“歉意表白”的“详细版”致歉信,但全文中道歉内容仅有两段,之后近两页内容都是在回顾企业的光辉历史,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以侮辱受害者、侮辱目标客户的方式去做广告,违反了一个企业广告该有的基本底线。再者跟踪尾随是违法行为,本就不适合用于广告中“玩梗”,企业使用过头的“创意”,势必引发大众的反感。
在此之前还有椰树椰汁广告门风波等,也皆是因为不当广告引发社会争议。
广告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唤醒公众对于商品的兴趣,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本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这也更加要求企业在广告战略制定、广告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监管,将正确价值观有机融入广告内容,达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面对危机,坦诚第一
面对危机,茶颜悦色、全棉时代第一时间选择的不是正面回应事件,解决问题,而是试图转移公众视线,掩盖问题本质。
殊不知,在社交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任何细小行为,都愈发难以隐藏,互联网的记忆更无法抹去,让许多过往的恶劣行为无处遁形。
这迫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领域,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对于解决社会责任危机,企业需要更加快速、专业的应对。面对网络素养不断提高的公众,以往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推诿指责的回应,已经不能瞒天过海。
同时也要求企业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更加坦诚,需要将真诚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成为商业行为的指导原则与底线。
任何企业及个体都存在犯错的可能性,只要在法律框架与社会伦理道德允许的范畴内,公众可以给予任何成长中的个体机会,但这样的机会往往存在一个前置条件,即彼此真诚相待。
放眼国内外,许多跨国企业、国内龙头企业,在应对此类危机方面,更多地选择直面问题,坦诚相告,将问题原因、解决方案、整改措施等一一罗列,清晰有效,并且持续进行后续反馈,对于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品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坦诚面对、承认错误、修正错误,或许将成为未来企业面对社会责任危机不可绕过的基准线。
(原文首发于南方周末APP)
茶颜悦色疑薪资内乱,员工抱怨月薪3000元,高管在全员群内争论,200多员工退群,真实情况如何?
12月17日午间消息,有茶颜悦色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等爆料称,公司员工人均工时11小时,时薪6-9元钱,月薪到手不满3000。
茶颜悦色回应新浪科技称:“我们内部正在处理这个事情”。据发帖员工称,这次员工的抱怨引发公司内部大战,有疑似茶颜悦色高层称:“为什么不够,那是因为天天蹦迪,高消费怎么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钱”。茶颜悦色疑薪资内乱:人均工时11小时薪水不超3000元,创始人吕良亲自回应?
只能说这管理和公关是真的菜,员工不爽你给得少那就私下解决,搞个大群还说攻击私人生活的话,这不是找死吗!至于什么“企业担风险”,企业是在疫情期间担了风险有损失,可你赚了也不会多给员工发钱啊。 这下好了,报出来大家都舒服,人家员工大不了离职,等着茶颜悦色的是官方调查还有舆论谴责,真要较真的话劳动法直接安排上,所有行业都别想消停。
遇到和你谈感恩的老板,建议当场收拾东西走人。他和你谈感恩,是因为在他心里,这份工作是他赏给你的,你要心存感恩,他是你的恩人,要你报恩呢(怎么报,少拿钱多干活呗,要是你能给公司倒贴,那更好,不然你就是忘恩负义,白眼狼。),我只想说,老子上班是来挣钱的,不是来报恩的,也不是来做慈善的。
很奇怪嫌弃工资低为什么不直接离职,难道就找不到工作了?服务行业一直缺人,新店多如牛毛,这个茶颜悦色几个老板高层处理问题能力太差,和员工群里8000张嘴吵架。并且是真的违反了劳动法,超长工作时间,薪资待遇如此低,门店那么多,占着茅坑还立牌坊,垄断奶茶行业,是真的恶心。但是话说回来员工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很优秀,优秀的也就那么几个,服务行业员工流动量是很巨大的,不开心说走就要走,不给你商量余地的,奶茶行业培训一个员工上手起码要一个月,等上手能有产值了他就辞职不干了,不管是给他6000,7000,8000工资,好吃懒做的店员比比皆是,还特别不注重门店卫生,还有偷盗行为的,服务行业店员圈子普遍都不怎么好,会朋友之间互相教唆,动不动就缺勤请假,可以上2天班请4天假,并且特别喜欢报团,一个人走都是会教唆其他员工报团一起走。过分的店员多了去了。既然是公司违法,可以走劳动仲裁,走法律途径,一味地抱怨有什么用。
资本家有错吗?资本家没有错,有错的是工资,资本家和无产者的比例是1:9999还少,也就是无产者只要够团结,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淹死资本家,但是为什么现实中做不到呢?因为工贼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精神资本家,明明自己也很穷,也被压榨,但是时时刻刻都幻想着自己也可以成为资本家,时时刻刻与资本家共情,替资本家说话,往往越愚昧无知越鼠目寸光的人越容易成为精神资本家,因为稍微有点智商都知道如果你成为不了资本家那就要想办法打倒资本家而不是还去和资本家共情。所以资本家没有错,工贼才是祸害。鲁迅把这类人称之为阿Q。
第一,老板心胸狭窄,没有度量,小心眼!
第二,老板没有格局,盲目扩张,赔钱压榨员工,赚钱了跟员工没有关系!
第三,疫情是所有行业的淡季,并不是针对某个公司,别的行业要做的是安抚员工,针对性地去改变工作模式,这样即使工资低员工是可以接受,而不是大言不惭的跟员工撕逼!水能渡舟也能覆舟,没有员工支持你屁都不是,这个是某个高层需要明白的!想要马儿跑得快,还不让它吃饱是不可能的!
其实啊,资本家老板们都把自己钱包看得死死的呢,眼中只有利益,至于打工仔的福利和应该享受的权利,他们是不在乎的,他们就是一步步不断的去挑战法律的界限以及不断试探打工仔的忍耐性,只要利润空间足够大,他们是可以无视法律甚至把人民践踏在脚下却依然理直气壮的去走自己的阳关道的。
企业就企业,资本就资本,干活领工资。一看公司里面人的称呼,什么小葱老师,政委小姐姐,搞什么年轻态文化,一看也就骗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去做。一般这种称呼,招聘启示搞得好像好有青春活力的好吸引人的,大部分都是钱少事多,保险不齐全的公司。
还是怎么说呢, 中国这群人真的连资本家都算不上,人家说这翻话是打心眼里看不起我们这些打工仔,奶茶店员工一天从早累到晚,给一个月3000 还得感谢老板的大恩大德 等到所有员工站起来找找这些剩余价值都被谁剥走了以后这才是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