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顶。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工程师优势,我们已经成为全球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们文化输出能力和话语权较弱,积累的互联网服务优势不能很好地快速向国外复杂,这就意味着利润的天花板,一切都需要重置。
唯一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
中概巨头不约而同达到天花板
2021年,中概科技股一路狂跌,阿里巴巴打五折,腾讯也从最高的700港币跌到400港币。股市是经济的前奏,而这一切的真正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增长已经达到极限,开始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所以各个巨头之间开始横杀。
社交领域,QQ的月活在短暂达到10亿人次之后,一路下滑至月活5亿不到,而微信破10亿之后也只能维持缓慢增长,多余的时间片被代表短视频的抖音快手抢走之后,社交老大的位置摇摇欲坠。
因此,导致QQ所在的PCG走向十年一遇的亏损边缘,以至于要大量裁员求生。
腾讯整合斗鱼虎牙的计划受挫
电商领域,淘宝系的双十一销售数量增长越来越慢,而有效订单越来越假,大量的刷单,退订都预视着阿里帝国受到拼多多、京东更猛烈的进攻,如果不增加流量费用,则只能迎来收入下降。
看似美好的直播电商,红利其实不属于阿里,而是属于网红,网红赚了流量费,淘宝的排名费广告费自然会减少,所以淘宝直播对阿里是双面剑,虽然看起来赚到了吆喝,但既需要付出大量的视频带宽,还有不少用户广告费的投入转移到了网红,是真的能增加阿里收入吗?
双十一的一地鸡毛
云领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阿里云曾经一骑绝尘,号称亚太第一,全球第三,而且在巨额亏损下扮演着阿里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随之一来,其它的竞争对手不愿让阿里专美,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京东云纷纷赶上,各出奇招,其实大部分都是低价抢单,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卷。
总的增长额大量的被新的进入者抢走,更关键的是利润降低,甚至没利润,只为赚吆喝,这样看来,云服务给互联网带来的增长也是比较虚的。
表面上亮丽的高薪VS10年不变的技术薪资
虽然,几大核心互联网的领域都在不停地竞争,降低利润,增加对用户的追赶,可是为了面子,几大巨头对于毕业生,还是要抢的,而且喊出越来越高的薪酬,互联网的本科生居然可以拿到30万到60万的年薪,有的还有股票,期权,各种福利,让别的专业的学生真是羡慕嫉妒恨,纷纷怪自已选错了专业。
可问题是,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们,面对着令人陶醉的年薪、月薪,他们实际上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吗?还只是因为大厂的人力政策,或者是互联网股价的突然暴涨导致大厂有这个财力乱花钱。
一旦下跌的势头出现,老板会发现没有能力和必要来维持这么多没有利润的部门和人员,裁员和年终奖缩水就会成为必然,提前消费买的单迟早需要现金来还。
明年会是裁员年吗?
为什么我说这次毕业生的涨薪经不起推敲,主要的原因是,在许多大厂的薪酬出现了倒挂,之前一年,甚至两三年招聘到的毕业生到目前的薪资还没有超过新生。
甚至5年,1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因为他们进入大厂的途径不一,也有大量的工资难以超过毕业生2倍,甚至比不起某些部门的新人。
这个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难道这些3年、5年、10年的有经验员工的本人素质,经验或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还不如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新人吗?
如果答案是!那么我只能为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造就经验的能力默哀。
毕业生薪酬这么高了
如果答案否!那就说明这个所谓的新人薪酬,只是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为了表示自己公司的实力而做的一场秀,要么假装很高的工资标准,实际招聘人数不多。要么就招了一大波新员工之后,才发现经验不足再大规模地干掉。
反正,只要明年的趋势不变,延续2021年继续内卷的趋势,即用户增长不明显,销售收入缓步增加,存量市场竞争大于增量市场这些基础条件话。
当发现KPI不如愿景时,裁员或者说低谷期是个正常的现象 !
听听任正非怎么说
2001年3月,那时的华为收入刚破百亿,势头比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还要好,中国的经营之神任正非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讲话《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居安思危
他说: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有几句话,就像是对今天的互联网大厂耳提面命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
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
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互联网的棉衣准备好了吗?
而裁员、增效,退出不必要的内卷区域,正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还看不到的棉衣!
继裁员、取消年终奖之后,滴滴宣布削减员工福利,互联网企业怎么了?
2月24日讯,自从财报官宣去年巨亏109亿之后,滴滴出行今年就已经定下了“紧缩过冬”的发展基调,对于成立了六年的滴滴来说,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再向着高市值上市的目标狂飙突进,开源节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滴滴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互联网企业怎么了,这只是滴滴自身的问题导致。
按照正常的节奏,滴滴原本预计要在2018年进行上市的。因为滴滴成立6年来总融资已经超200亿美元,2017年12月滴滴又拿到了软银(拥有了11%的股权)等投资机构的40亿美元,前后加起来一共涉及了30多家投资机构及个人,可谓全球投资者最多的科技企业。
但2017年12月的融资怕是最后一轮,后续滴滴的融资会越来越困难,很难再从投资者这里拿到大额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滴滴只能通过上市来获取新的发展资金,2018年时滴滴的估值已经达到了500亿左右,一旦上市,对滴滴和投资机构来说都是双赢。届时韭菜们开始接盘,投资者可以赚钱推出,滴滴则有了烧钱的资本。
但是上市进程被2018年顺风车的两起安全事件打破了,随后滴滴不得不进行整顿,不得不关闭年订单量可超3亿的顺风车,甚至还被监管部门认定存在垄断嫌疑,这种情况下滴滴就不可能继续进行IPO上市了,并且未来多久才能上已经成了未知数,至少短期是不行了。
从全球资本市场融不到钱,股市也上不去,这钱又的继续烧,1年得亏上百亿,17年底融资的40亿美元,也就200多亿RMB,这1年就烧了上百亿,你说滴滴还能咋整?现在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了!裁员、取消年终奖,减福利,这些都是运营成本,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就只能先砍了,开始节衣缩食的过日子。
如果滴滴的资金危机持续下去,未来滴滴对于外海扩张估计会停止,甚至会关闭部分市场的运营,就犹如当年的共享单车一样。更严重的可能是对乘客涨价以及取消或减少司机补贴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到时候就怕被用户彻底得抛弃了,如果此时有新网约车崛起的话。
所以,滴滴现在的状态更多是其自身导致的,和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并无太大关系。另外互联网企业快速扩张是拼命招人,项目运营失败或者进行不下去整个部门被裁撤是常态,包括阿里、腾讯均不例外,当然,他们还这些还能内部消化下,比如转岗什么的。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罗氏虫社】,谢谢!
近两年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发多少?
我大菊厂,工资是零花钱,年终奖才是钱!(并非所有员工)
其实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年终奖不一样。就算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业务部门,年终奖也不一样。就算同一公司,同一部门,不同的职级,不同的绩效,年终奖还是不一样。
一般来说,互联网大厂的年终奖普遍较高,大多数都是按照月薪来结算。这就是互联网招人的时候,经常会说的一句话,13薪,15薪,18薪等!
一年就12个月,18薪怎么算的呢?其实多出的就是年终奖或者绩效奖!大厂普遍都这样计算!
一般的互联网公司,13薪到15薪,还有很多公司都没得年终奖!更有甚者,别说年终奖,拖你几个月工资的都有。
另外,还有一些年终奖,是根据公司经营情况,或者产品盈利情况,部门盈利情况而定。盈利情况好,多发点,典型案例就是前两年,腾讯王者荣耀部门,有人领取到了60多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