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北京冬奥,中国似乎冰和雪对换了一下,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冰上运动的运动员都是国家培养的,冰上运动危险系数很小,除了钢架雪车,只要努力也没有生命危险。而雪上运动是极限运动,非常危险,运动员苏翊鸣和谷爱凌是凭着自己对冰雪运动的狂热挚爱,由家庭雄厚财力培养出来的,他们是纯真的热爱冰雪运动,并且把这项运动做到了极致!做到了无人能及的世界颠峰,他们拿金牌是毫无悬念当之无愧的。另外二个也是凭着对这项运动的坚守终获金牌。而冰上运动全线失守那些运动员,虽然他们也努力了尽力了,但是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苏翊鸣谷爱凌那种对冰雪的强烈挚爱和狂热!那种拚博精神确实欠缺。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钢架雪车的意义在哪里?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钢架雪车又称无舵雪车或者俯式冰撬,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小城圣莫里茨,是在传统的雪橇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冰雪运动项目。钢架雪车项目曾于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奥运会上进行过比赛,可是钢架雪车项目因危险性较高,因此1948年冬奥会之后,又被取消,直到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才又再度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钢架雪车既然是冬奥会上的比赛项目之一,肯定有它的积极意义,钢架雪车比赛时最高时速可达140千米,而且赛道还是半开放的,运动员就戴个头盔爬在雪车上,万一冲出赛道就真成人肉炮弹了,所以这是个勇敢者的运动,人类总是在不停挑战人类自身的极限,钢架雪车比赛观众在享受速度带来的激情时也会有一种想亲自体验一把的冲动,就算体会不了钢架雪车,也会想去体验下雪橇。反正我在观看钢架雪车比赛时,就感觉很过瘾,那速度,咻的一声从镜头前飞过去,太刺激了,让我想起小时候下雪,找个坡,把雪踩实,然后坐个框,一下从坡顶滑到坡底,就算手耳朵脸冻的通红也玩的不亦乐乎。

好吧,说了这么多,对于我来说,钢架雪车的意义就是让我体会了速度与激情,即使自己没机会亲身体验一把,也让我回想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即使童年时光再也不可能回来。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北京冬奥会上,上海籍运动员为什么选择雪车作为竞赛项目?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3金2银成绩不错!

在176名参赛的中国运动员中,有3名上海籍运动员,他们都是雪车运动员:应清、甄恒、刘蔚。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为什么有着悠久夏季运动项目成绩的上海,选择了雪车,作为北京冬奥会“跨项选材”的突破口呢?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雪车是什么?雪车和雪橇、钢架雪车的关系?

雪车,由运动员驾驶可以操控方向,有外壳的有舵雪橇;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雪橇,运动员仰面躺在雪橇橇体上;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钢架雪车,没有壳也没有方向控制,运动员趴在上面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既然叫车,那么世界上造车先进的国家,也是雪车先进的国家,比如德国!

中国雪车发展较晚,直到2016年开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联合中国一汽集团进行研发。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运动员的训练基地中除了北京、陕西之外。就有上海的莘庄训练基地。

北京冬奥,中国冰上运动几乎全线失手,而雪上频频告捷。为什么?

有一位运动员一定要提,他就是邵奕俊,被誉为上海冬奥第一人,但可能是因为伤病,无缘赛事。

上述运动员都是从田径运动员改项的。因为田径运动员的爆发力特别强,腿部力量不错,平衡感也不错。所以与雪车运动员有相似之处。

上海的田径运动水平很高,尤其是跨栏,女子短跑,都不错。所以,这些运动员都改为雪车运动员,就不足为奇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