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如今,随着日本科学家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获得的贡献,锂离子电池这种未来新能源核心技术再次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相关的概念板块也随之大火,不仅仅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用于制造电池的稀有元素钴的争夺战反而是更加激烈的,因其稀有和重要也被称为21世纪的“新石油”。随着越来越多声音提出担忧,认为未来可能陷入钴供应不足的情况,所以钴价较大概率在未来3年时间内上涨5倍以上。

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先看看国外是如何争夺钴资源的,世界ICT业巨头苹果为实现长期稳定的钴采购,已经在和矿区的生产企业开展直接的采购谈判。美国业内知情人士更是透露,苹果希望签署的是5年以上的长期合约,每年采购数千吨乃至上万吨钴用于制造电池,但如今最终的签约对象还未确定。

不仅是苹果,三星、微软乃至中国的华为等公司只要是生产智能电子设备的,几乎都要用到大量的钴,而且这些ICT公司除了需要内部竞争外,还要跟那些汽车生产公司争夺宝贵的钴资源。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加之越发严厉的限排政策的制定,今后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将会迅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推动普及纯电动汽车势头最明显的国家,所以钴需求量在中国的需求量正在迅猛上升。由于需求在涨,但产量并无太多变化,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市场现货,钴的即时合约价格在去年2月下旬仍徘徊在每磅38美元左右,但如今价格已经上涨三倍。

钴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周期表中的“近邻”铁和镍都较为相近,虽然钴可以通过开采例如辉砷钴矿在内的多种现有矿石来获取,但如今国际上最常用的开采方式是通过开采铜、镍矿,并在伴生物中找到钴的身影。钴元素的主要产区在非洲热带雨林的深处——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内,2016年钴产量超过世界产量的60%。

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刚果当地儿童正在贩卖钴矿石

而中国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为钴“铺路”,为了打通一条从新能源汽车生产最下游到最上游的“大运河”,中国的民间资本已经瞄准了当地的钴矿,和日本国内那些大型会社在此展开争夺。但由于日本来得更晚,规模和强度也不及中国,所以已经在这场21世纪“新石油”的争夺中处于下风。

根据市场估计,2035年全球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400万辆,是2018年的近20倍,日本经产省汽车课已经开始担忧在这场“资源大战”中落后于中国:“谁能够掌控刚果的钴,谁就像是掌控了海湾国家产油国数十年的美国一样,主宰能源领域的发展。”例如中国的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已经与在刚果拥有权益的瑞士资源巨头嘉能可签订了一份合同,将在3年里购买相当于约5.3万吨的钴。嘉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生产商,只格林美一家采购的钴就相当于嘉能可2018~2020年预计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在中国资本扎根的刚果,日本就很难单独打进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披露,中国宣布从2007年起的2年间向非洲提供了近90亿美元援助。中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回报,拥有了埋藏在刚果的铜和钴的开采权,中国从那时起就进行了“布局”。

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21世纪的白色石油!谁是锂矿资源最后的赢家?

锂还只被称作“工业味精”,等到这家企业出手争夺全球锂矿资源的时候,锂已经被叫做“白色石油”了。

作为已知的质量最轻的金属,锂相当的活泼,等质量的情况下,能释放的电子非常高,具有超强的电化学活性。传统汽车需要烧汽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动力电池,这也占到造车成本的大头。现在地球上锂资源的储备较为丰富。储量最多的是美国。

锂资源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均衡,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一半以上集中在南美。世界上 ,美国ALB(雅保)、智利SQM、中国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美国LIVENT等这五大公司占据了全球锂盐市场份额的70%。未来最后的赢家将在美国与中国之间产生,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盐湖提锂,未来想象空间最大,国内储量最多。

在今年锂电行业供需紧张的格局下,整个锂电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最近半年普遍都实现翻倍。特别是上游握有锂矿资源的公司,更是赚的盆满钵满。在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将锂称为21世纪的白色石油,可见锂在工业界的地位。

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新能源车和钴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怎样避免“钴奶奶”拖后腿呢?你怎么看?

中国新能源汽车为啥没有实现弯道超车?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中国人的制造力是很强大的,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事业里,“弯道超车”应该在未来的50-100年间,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弯道上超车,也会有“翻车”的时候。事情总分两面性,不能光看单面。向着美好的生活去努力实现是正确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看到现在国内的新能源环境意一派浑浊,很难让人看到一丝希望。这还是要靠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与众多汽车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一起为创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一伟大梦想而拼搏。但是新能源汽车才刚刚起步,有点小成就了,就被“打击”的体无完肤了。可以去网上查查,有多少人拿着新能源汽车的幌子,在招摇撞骗的。首当其冲的一个就是JIA某人了。曾经声势浩荡的举办各种发布会,吸引无数投资人。但是他现在钱是赚到了,人在国外逍遥快活,之前和他一起的中国投资人都遭了秧。这群人投诉无门,结果都不了了之,最后惨淡收场。这个并非个例,只是个开头而已。别的不说就拿今年四月的北京车展来说,又有多少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像雨后春笋般诞生的所谓的汽车品牌。看着吧,既然有了第一个就会出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个新能源车企诞生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