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价值主张是什么,b站的媒体传播意义

B站的价值主张是什么,b站的媒体传播意义

先说结论吧:B站不生产价值观,只是价值观s(此为复数形式)的筛选者和展示方。

为什么这么说?7月13号B站大面积视频被下架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陷入了难以明状的忧伤之中。

这个小朋友属于一个标准的二次元人种,B站刚需用户。看弹幕、刷新番、泡B站,几乎已经成了她工作之外的正经事。可能你很难理解,那就对了,因为你不是B站的精准用户,而她恰恰是B站用自己的注册体制给层层筛选出来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去B站看视频,实际上是非注册用户,真正注册过B站的人应该明白,你要回答100道二次元细节问答题啊!整整100道,这样你才会具有在B站里发弹幕的资格。B站大部分剧下架之后,青龙老贼写了一篇东西,叫《我为什么还持续看好B站》,其中给出的理由很充分:B站最大的价值,不是提供视频点播这种工具价值,而是有“文化价值取向共识”的社区价值。

简单解释下什么叫做“文化价值取向共识”的社区价值,其实在过往的网络历史中,这个东东总是频繁地重复出现,天涯的盖楼党,猫扑的观光团,网易的跟帖局、微博的围观群众……这些几近已经成为中文互联网历史的群体,实质上即是构成了天涯、猫扑、网易、微博一时风起云涌的社区价值,因为这类群体具备相同的三观,即“文化价值取向共识”。

时移势易,当这拨网络上的中老年群体骤然因为各种原因作鸟兽散时,B站即用自己的用户注册筛选机制恰恰汇聚了一个更为年轻的群体——Up主和弹幕党们,用青龙老贼的原话讲,他们“团结在泛二次元上下游、连横着各类主流文化门槛外的亚文化”,即构建成了一种具备自我标志性意识的话语权,这是B站的“文化价值取向共识”的社区价值。

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是中年人——这是线下的游戏规则,在互联网上,后喻文化(即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提出的概念,指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越来越显性,谁是年轻人,反而掌握了话语权。所以,B站的丝毫变故,似乎都能牵动当下中文互联网的神经——被筛选的年轻人,不仅有话筒,声量还不低。

再一个,2014年10月起,B站启动了“新番承包计划“,跟所有别的视频网站不一样,并非有的新番新剧只有充值了会员才能观看,反而是由站方现行购买境外新番,然后站内播放,观看者可自愿自行承包打赏,所用承包再通过站内调查,购买新番……如果把B站看成一个现实社区,是有那么点众筹理想主义乌托邦的意思。但是,B站此举,先不讨论是不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确实进一步对用户进行了筛选和忠诚度的培育,死忠们并不吝啬掏出钱包,为喜欢的东西埋单,这是更年轻群体与过往传统中文互联网群体想以区别的标志,哪怕这玩意儿确实也是可以免费观看的。

但,千金难买劳资乐意!这很重要。

如果非要说,B站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传播价值观,我想,B站的整个用户筛选和体验机制,其实就是它的价值观。

罗素讲: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B站所展示的东西——无论是弹幕,还是新番,以及各种Up主们制作的鬼畜视频,都符合集所有年轻群体观点参差展示的特点,在它已经找到了与自己最对味的那个精准群体里——此句为典型的状语从句倒装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