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以前讲大规模,也只给有规模的养殖场补贴,现在价格下降亏损最大的也是大规模的企业,他们撑不下去倒闭,价格还能提升,最后亏损的是谁呢?
“养猪第一股”巨亏30亿,猪被饿死了,这件事对农村养猪户有何影响?
1月30日晚,A股市场继续爆雷声阵阵,人称“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也未能幸免而大幅下修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此前预计2018年度净利润变动区间为亏损15亿~17亿元,修正后预计亏损29亿~33亿元。亏损几近翻倍,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让人大跌眼镜:受资金紧张的影响,雏鹰农牧竟然因缺钱而饲料喂得不及时,活活饿死了一批生猪。雪上加霜的是,猪周期等因素也导致公司的利润明显降低。
感请。养猪第一股巨亏30亿,猪被饿死了?这条消息在最近被爆出,一时引起了行业很大的震动。
事发的企业在我国养殖业具有很高的地位,消息是在2019年1月30日晚上,某鹰农牧发布业绩公告称,该公司预计2018年度亏损29亿至33亿。对于亏损的原因,某鹰农牧给出三点解释:经营业绩下滑、商誉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 在解释业绩为何下滑时,某鹰农牧表示,“由于资金紧张, 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通俗一点讲,也就是公司没有钱买饲料,导致养殖的猪大批量死亡,因此而造成30多亿的损失。
这个消息确实雷人,在我刚看到的时候,都曾经怀疑过这条消息的真实性,这得是多缺钱啊,能饿死几百万头生猪?作为一个普通养殖户大家都知道,一年死个几头猪很正常,有得病全场感染死亡的,有因为天灾而导致全场死亡的,但从来没听过有全被饿死的,也是长见识了。
对于题主的问题,这家养殖企业发生的事件,对农村生猪养殖户有什么影响?
我个人觉得没有影响,反而对企业养殖场附近城市的养殖户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这种现象能大大的减少市场占有率,从而对当地一些小养殖户不但不会有影响,反而会有一些好处。
另外由于我们的养殖规模小,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小,所以根本不会出现全部被饿死的情况,即使资金链真的断了,也可以提前清栏出售。也可以说小有小的好处,比较灵活,除非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以大家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养猪的上市公司巨亏33亿,缺钱买不起饲料猪都被饿死,你怎么看?
1月30日消息,“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1.43 -6.54%,诊股)晚间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亏损29亿元-33亿元。“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国家去杠杆的推进,相对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渠道,2018年6月开始,公司出现资金流动性紧张局面,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此前,到期没钱还本付息的雏鹰农牧开创了“肉偿”债权人的先河,如今雏鹰农牧的猪被饿死,那之前违约说好的“肉偿”还有肉可以偿吗?
这是一条让人笑中带泪的财经新闻。
雏鹰农牧也曾经是一家很厉害的养猪企业,1988年就已经成立,距今30年,30年的老猪厂,结果落到现在这般田地——没钱没饲料,生猪被活活饿死(当然也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生病而死)。
(下图为雏鹰农牧创始人、老板侯亭芳)
雏鹰农牧2010年9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即便是在资金链危机很严重的2018年,出栏的生猪也有300万头,年销售收入可以达到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可以适当想象,这种超大的养殖场都这般艰难,何况那些小养殖场——2018年,民营企业普遍融资艰难。
有些人可能会问,与其让猪活活饿死,不如卖掉。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但去年到现在,非洲猪瘟太吓人了,跨区域的生猪调运非常困难,雏鹰农牧可能就是运气不佳,不能及时将生猪卖掉,摊在手里面,又没钱买饲料。
其实雏鹰农牧一直在为盘活存量资金挣扎。比如
-
2016年它就把自己的猪圈(养殖场)以25亿元的价格卖掉,然后再返租回来。
- 比如,为了偿还到期利息,它表示要用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而不是钱,因为它没钱。
(下图为雏鹰农牧的肉产品,可以看出规模是很大的)
又比如,它还卖掉了自己搞电竞的子公司——这家电竞公司有一个OMG战队,是老板侯亭芳儿子组建的,之前老板投了一些钱进去,但现在自身难保,只能卖掉,没法继续烧钱。
(下图为OMG战队)
不管怎样,这家老猪厂已经深陷资金链危机,这么大一个养猪场,牵涉到的是很多人的工作,很多农民的销路,大家在笑一笑的时候,还是多一份悲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