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原文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本诗指李广。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万里出征的战士还没回来。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精深古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出塞曲》
2、 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知道边塞战士的艰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出塞》。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补充: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万里出征的战士还没回来。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图景。
生: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生:战争未结束,战争残酷,可能牺牲了。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含义的吗?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李广将军在,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背诵古诗,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