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缩水无需过度解读
自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套现后,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又出现了一些诡异的论调;比如特斯拉不行了、新能源汽车要垮了,特斯拉市值缩水新能源汽车举步维艰,等等类似的说法有参考价值吗?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
简单回顾:
- 特斯拉上海车展遭遇维权
- 随后陆续出现因辅助驾驶系统导致的交通事故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说消费者需要教育
- 韩潮购买特斯拉官方二手车存在隐瞒事故问题并维权
- 韩潮维权案最终判决特斯拉假一赔三
- 特斯拉起诉韩潮损害名誉权索赔共计505万
- 特斯拉以相同理由起诉其他维权车主
- 美国公路管理局(NTSB)展开对特斯拉的第四轮调查
至今。
2021年的特斯拉上演了很多大戏,几乎每个都很有看点,每个都有很大的争议;其中韩潮维权案在判定特斯拉假一赔三后,特斯拉认为韩潮在公共平台表达观点是损害其名誉权,一个将事故二手车当作正常二手车销售的车企是否有名誉?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个人认为是没有的。
那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般车企是否会出现股价的震荡呢?显然应该是的吧。
NTSB是美国机构,对特斯拉的调查结果不太理想,认定的是特斯拉将其辅助驾驶系统定义为“完全自动驾驶”是不负责任的,严格来说应当是涉嫌虚假宣传的;所以美国德州因特斯拉汽车失控导致的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五名警员,起诉特斯拉赔偿超2000万美元,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结果。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也将其不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错误的定义,曾经没有多余的说明,近期才有了相关的解释;而上面定义完全自动驾驶,下面说明不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自抽”了。
特斯拉的另一个问题出现在挪威,其通过系统远程升级(OTA)降低电池组的容量并限制了功率,这是赤裸裸的侵害用户的权益了;所以挪威特斯拉问题车用户共计要求上亿赔偿,后由美国法院判定赔偿150万美元,下一步会怎样还不得而知。
至此没有看到特斯拉有任何的正面内容,除了驾驶系统的虚假宣传就是OTA的作弊,因没有正确描述其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造成其用户出现交通事故,处理的结果也是非常“奇特”的。这种水平的车企能代表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要开国际玩笑了。
最后需要讨论的还是特斯拉的技术,其三电系统没有核心技术,电池的供应商从只有松下到加上LG化学、宁德时代,网传还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异步电机依靠富田供应,永磁同步电机也从使用自研电机到换用国产电机;IGBT来自英飞凌,核心技术都依靠供应商,而同为主机厂的比亚迪具备核心三电的全部自研自产能力,包括ESP/ABS都能自主生产,这种企业都不敢于代表这个行业,特斯拉何德何能。
曾经的特斯拉的卖点时辅助驾驶系统,现在的真实水平也看得清楚了;所以特斯拉的技术水平也代表不了行业,埃隆马斯克还被美国金融机构戏称为“做空者委员会”,这样一个车企的兴衰完全不值得关注,即便衰败也会有大量的新势力品牌取而代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造车新势力为什么只敢怼特斯拉,不敢Diss比亚迪?
但凡你数得出的车企都想买比亚迪的刀片,只是比亚迪想不想卖的问题,它敢怼吗?连丰田的电动车三电技术都是用的比亚迪的
范冰冰诉多名网友侵犯其名誉案胜诉,获赔40万元,你怎么看?
!总体来讲,你没有钱,没有闲喷人的时候就按照现有事实来喷,不要诽谤,如“偷税漏税”。
范冰冰起诉的名誉权案,是因为没有证据的喷,所以五位被告要向范冰冰公开致歉和赔偿40万元。
我们可以看到被告微博账号中发表了多篇文章,内容包括“范丞丞是范冰冰和洪某某私生子”“被包养”“告了白某某的状”“靠干爹”等。
朝阳法院经认为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而五位被告是在无基本事实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发布的文章。
而范冰冰认为这些文章会使读者产生认为她作风不佳、品行较差,从而造成了负面评价,所以构成了名誉权侵权。
当然你要是有证据,又有钱、有闲那另当别论。